茶晟网

您好,欢迎访问茶晟的网站!

从陆羽《茶经》之具看武夷岩茶现代工艺升级带来的岩韵

2024-07-03 栏目: 制茶工艺

 

清晨,起床之后,打开CD唱片聆听音乐,煮上一杯武夷岩茶,提神醒脑,相信这样的生活一定是很多人所向往的。当我们被武夷岩茶那种沁人心脾的岩骨花香所深深陶醉之时,殊不知,这一片片自然至精华,却需要经过繁复的工艺锻造而成。

从陆羽《茶经》之具来看,就记载了唐时丰富的制茶工具,当时社会流行的是茶饼,因此之具内容介绍了颇多的有关制作茶饼的工具,当然也有相关的采摘茶叶、焙茶等方面的工具。

譬如“籯”,又叫蓝,又叫笼,又叫筥。用竹编织,容积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是茶农背着采茶用的。

灶:无用突者。也就是不要用有烟囱的,这样使火力集中于锅底。

釜:用唇口者。亦即有唇边的锅。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这实际上就是现代模具的雏形了,通过这些模具来制成相应形状的茶饼。

此外还有承(石头制成)、檐(置于承台)、芘莉(放茶器具)、棨(锥刀)等等。从《茶经》针对制茶工具的记载来看,唐时的制茶工艺已经进入成熟期,所涉及到的工具开始得到很多细分,并能够紧密的结合当时的工艺设计相应的工具。

当然《茶经》中所记录的很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很少看到,但是现代很多工具的制作思想都源自于《茶经》所记录的相关工具所具有的功能。

譬如有关釜和灶等烘焙用的工具,在武夷山岩茶制作中,就使用了电子化恒温设备,而且可以自动进行翻滚,这样,就能够让茶叶的烘焙变得更为均匀。而传统的这些烘焙工具,使用的则更为繁琐,对制茶师们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有关茶饼的制作工艺,虽然武夷山岩茶也保留了传统工艺模式,但是在模具生产方面,还有生产环境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只不过从当前社会需求来看,茶饼的需求量显著降低,更多采用的散装模式。这种散装茶,只需要开水冲泡即可,因此能够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节奏。

《茶经》中虽然对制茶所使用到的诸多工具进行了细致的说明,但是通过它们想要提升制茶的品质,难度无疑更高。而武夷山岩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具的创新,则能够极大的提升茶叶的品质。

譬如在做青环节,这是武夷山岩茶制作过程中,对技术要求极高的一个工序,而在《茶经》中,有关这方面的工具记载则显得相对简陋,需要认为对温度进行管控,这样很容易导致做青质量的下降。

而武夷山制茶人借助于现代智能电子技术,开发了智能性的摇青设备,通过它可以将温度设定在一个具体的区间,如岩茶做青的温度在24至26摄氏度。由此最为适宜,同时该装置还能够对湿度环境进行控制。这些在古代的釜和灶等工具,都很难实现这点。

另外在杀青环节,武夷山岩茶也开始引入现代化的设备,通过自动翻炒设备,也就是,滚筒杀青机来对茶叶的品质进行固定。因为在做青环节,是提升茶叶品质的关键,而杀青则将这个品质进行巩固的关键,如果杀青操作效果不佳,就会让茶叶继续发酵,相应的蛋白酶活性得不到相应的破坏,从而最终影响茶叶的品质。

当然,武夷山岩茶也有不少工艺保留着传统的方式,譬如焙火、挑拣、压紧和陈放等环节,虽然有的也开发了一些现代的工具,如焙火,引入电子炉等技术,让焙火工艺变得更为简单。

正是武夷岩茶采用创新工具和古老工具相结合的方式,让相关制茶的工艺得到相应的创新,从而使得整体的茶叶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这也让原来是武夷山半岩茶,也开始拥有岩茶品质的关键原因。

只要是在丹霞地貌生长的武夷岩茶,通过现代化的工艺进行制作,可以更好的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使之能够具有显著的岩骨花香的武夷岩韵。而这在古代,想要实现这点,就显得更为困难了!(文/武夷缘)

导读:陆羽《茶经》二之具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灶无用突者,釜用唇口者。甑,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箪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杵臼,一曰碓,惟恒用者佳。

规,一曰模,一曰棬。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承,一曰台,一曰砧。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檐,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檐置承上,又以规置檐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芘莉,一曰羸子,一曰篣筤。以二小竹长三赤,躯二赤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土罗阔二赤,以列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谷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两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字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 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阅读,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茶晟网(chashengapp.com)处理!

上一篇:人民日报:不同茶类的制茶核心技艺

下一篇:武夷岩茶(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武夷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办法

相关推荐

关注茶晟

    茶晟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