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
安徽农业大熊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业系前身是复旦大学创建于1939年的茶业专修科,1940年开始招生。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复旦大学农学院茶业专修科调整到安徽大学农学院(校址在芜湖)。1954年2月,安徽农学院独立建院,并于9月迁至合肥。1968年12月,茶业系随学校下迁滁县琅琊山林场办学。1978年,茶业系回迁合肥。食品科学系源于安徽农学院1986年创办的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专业。学院始于1994年的安徽农业大学轻工业学院,2004年更名为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历经80多年辛勤耕耘,已培养茶学毕业生1.2万人,食品毕业生近7000人,毕业留学生20余人,毕业生遍及世界各地。
学院现设茶业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60人,全日制硕士生、博士生670人。学院茶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安徽省面向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有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江淮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17个,校级平台有中华茶文化研究所、茶与食品产业化技术研究所。
学院现在职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27人,国家级人才4人、国家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安徽省茶产业体系首席专家1人、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体系岗位专家4人、安徽省级人才6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2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2人。9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专任教师具有出国留学经历。学院现拥有茶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食品化学教学团队。同时为全国高校和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此外,学院还聘有一批国际专家教授和知名企业家来院讲学授课和合作研究。
学科、专业、平台:
国家级平台 |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15年获批 |
省部级平台 | 茶叶化学与健康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2016年获批 |
茶树生物学与品质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 2019年获批 | |
大别山区农林特色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2020年获批 | |
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 2008年获批 | |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2003年获批 | |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 | 2018年获批 | |
茶树生物学与茶叶加工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 2011年获批 | |
农业农村部茶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基地 | 2017年获批 | |
安徽省农产品加工工程实验室 | 2012年获批 | |
江淮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2022年获批 | |
其他平台 | 合肥农产品加工研究院;食品加工研究院;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心;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综合实验室(庐江、金寨、黄山区)等。 | |
博士后流动站 | 园艺学 | 2003年 |
博士授权点 | 园艺学(茶学、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 | 1998年 |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茶学、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专业学位授权点 | 生物与医药、农艺与种业、食品加工与安全 | |
本科专业 | 茶学、茶学(茶文化与贸易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茶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国际交流: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学生双向培养;资助学生赴国外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老师赴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期刊等组织兼任职;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阿塞拜疆里海大学、日本三重大学等20多个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外籍博士后5人,留学生20余人。
学院荣誉:近5年来,学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0余项;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教学成果奖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主编、参编专业规划教材20余部;在国际期刊PNAS、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Food Chemistry等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茶树基因组研究成果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被破解,解开茶叶中富含独特风味物质之谜》入选2018年度中国茶业十大新闻事件。学院党委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入选安徽省城市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省级示范库、“三茶融合”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荣获安徽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学院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引智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6个基地。(数据更新至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