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晟网

您好,欢迎访问茶晟的网站!

“南平名片”|“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

2024-10-14 栏目: 茶旅融合

 

茗冠古今,茶香万里。

南平,青山碧水,林木葱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这里产茶历史悠久,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史上都占据一席之地,被誉为“红茶祖地”“乌龙茶故乡”“白茶发源地”。一缕茶香,氤氲千年。

牢记嘱托,南平聚焦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奋力创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万顷茶园,翠色欲流;茶乡新韵,风景无边。

“年年春自东南来”

——茶乡的古韵与新曲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宋代范仲淹的这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可证南平茶业的千年盛名。

北苑贡茶,以历经6朝42帝458年成为中国御贡史之最。建溪之畔,建瓯市东峰镇壑源村边,一块摩崖石刻已沐浴千载风雨,这是北宋福建转运使柯适留下的御焙记载,记录了当时北苑御茶园之盛。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诗人陆游更是发出“建溪官茶天下绝”的赞叹。

公元1302年,在距壑源一百多公里外的武夷山九曲溪畔,元朝廷敕建武夷御茶园,留下了茶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地两园、每岁并贡”的佳话。

历史长河中,来自武夷山下的“东方神叶”,曾沿丝绸之路漂洋过海,也曾沿万里茶道跨越欧亚大陆……

时光流转,茶韵悠悠,南平这杯茶始终温热如初。

建瓯东峰,年过古稀的黄美备仍执着于北苑茶业的复兴。40年前,他承包下400多亩茶园,带领乡亲种茶致富。如今,在他和众多茶人的努力下,茶已成为建瓯的一大特色产业,全市毛茶总产量超过2万吨,涉茶总产值达48.3亿元。

政和澄源,海拔千米的石仔岭上,2000亩绿色生态茶园四季如春。这是政和云根茶业公司的核心基地。生于斯长于斯的公司董事长许益灿,20多年苦心耕耘,云根白茶一年销量已达25万公斤,带动上千农户增收。地处高山区的澄源乡,如今几乎家家户户种茶,茶叶面积超过3万亩。

而在九曲溪畔,“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更是享誉八方。“20世纪80年代,‘大红袍’无性繁殖成功。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3年,武夷山获‘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武夷山市茶业局首任局长陈泽财,也是南平茶产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1949年,南平茶叶面积不到4万亩;1979年,达到40万亩;到今天,已经超过72万亩。

2021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南平考察,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武夷山燕子窠的春风迅速吹遍闽北大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茶乡翻开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截至2023年底,南平全市毛茶总产值53.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45.1亿元,占比超全省四分之一;登记在册的茶叶类企业(含合作社、家庭农场)达10546家,培育省级及以上茶叶类龙头企业48家、产业化联合体11家;武夷山、建瓯、政和、松溪、光泽等跻身“全国茶业百强县域”,全市涌现36个茶业强镇强村。

茶业之兴,更有茶事之盛——

缘聚武夷,茶和天下。作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已在武夷山成功举办13届,吸引万千茶企茶商参展参会;

2019年,全国首个“一站式”白茶集散中心“中国白茶城”在政和签约落地,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家商户入驻,2023年实现茶叶交易额7亿元;

2023年,首个国家级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在武夷山建成投用;全省首个具备交易所业务功能的茶叶交易平台“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建成开市;

……

穿越历史的烟云,一片叶成就了南平一张金灿灿的“名片”,也铺展开新时代茶乡的新精彩。

“且将新火试新茶”

——茶乡的传承与创新

千年茶乡,茶香悠悠;代代茶人,守正创新。

深秋的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山顶的生态防护林茂密繁盛,茶园里,樱花树、闽楠、银杏等本土阔叶树相间其间,茶树行间套种的大豆,长势喜人。

山顶“戴帽”、园中植树,要的是茶园好生态。而茶园种豆,却不为豆——它们在固氮之后,将被茶农覆埋于茶树下,为茶树生长提供更加丰富的有机质。

生态种植、科学管理,实现了茶园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茶园套种大豆或油菜后,可减少茶园潜在磷污染90%,减少碳排放30%左右,增加固碳量1.5倍;茶叶质、价双升,整体经济效益可提高30%左右。

这是科技种茶的魔力,也是生态茶园的魅力。经过多年试点,南平已推广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42万亩,约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67.16%,全市茶叶类绿色食品累计认证总量达到152个。

名扬天下的武夷岩茶,青叶采摘方法独特,其中“开面采”是关键步骤,对乌龙茶的风味形成至关重要。千百年来,这样的传统始终延续。

早已过了采茶季,但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仍在茶园里寻找着能否用机器代替人工采茶的答案。2016年,从英国华威大学大数据分析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了大山里,决意为传统茶园装上科技“芯”。

“市面上常见的采茶机大多是日本、德国研发的,与武夷山本地适配度低。我们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方舟开始组建团队、自行研发智能化设备。近期的试验进展,让他激动不已:“‘开面采’的精准度已超过了90%!”

从一叶灵芽到一口茗香,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始终贯穿南平跨越千年的茶业史。

茶作为饮品,有史可查的最初加工方法是将茶鲜叶通过蒸、捣,然后压制成型为一种蒸青饼茶。这种制茶方法至宋代发展到了极致,当时北苑御茶园所制的龙凤团茶,被誉为中国古典茶的巅峰之作。

“罢造龙团,惟采芽以进”,接续北苑辉煌的武夷山御茶园,在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后,以“散茶”代替“团茶”,由蒸青研膏团饼茶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茶制法,后又改进为炒青绿茶。

大约在16世纪,当时的武夷茶农吸收外来的制茶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半发酵乌龙茶制作工艺。此后,武夷茶农又研制出了全发酵的红茶。武夷山,也由此成为当代世界六大茶类中红茶、乌龙茶的发源地。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相关项目之一,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月3日,武夷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季素英制作的武夷团茶首次亮相,广受好评。虽与宋代“名冠天下”的“龙团凤饼”一脉相承,但却有许多的不同——改茶末为条形茶,口感上无限接近乌龙茶,茶水润滑、甘甜。

季素英认为,传承茶叶制作技艺,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继承,而是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茶种业的创新在闽北茶乡同样精彩。

通过依托产学研合作和打造技术创新平台,武夷星创立的闽台优异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圃已养护培育茶树良种名丛365种,创新种质资源2700余种,成为目前武夷山乃至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茶叶种质资源圃。

目前,南平全市茶树良种覆盖率已达98%。

近年来,南平始终坚持创新赋能、科技兴茶,广泛应用遥感卫星、通信卫星、数字气象等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辅助种茶;开发出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茶小智”,推广建成茶叶智能化生产线;探索智能化采茶、无人机运茶、机器人摇青、数字化类炭焙茶、自动化泡茶等,全市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千年茶乡,处处涌动“科技风”,此风愈劲,茶香愈浓。

“坐饮香茶爱此山”

——茶乡的融合与蝶变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融入大武夷的山山水水。

赓续悠悠文脉,茶乡南平着力做好“非遗传承”“内容挖掘”“平台建设”“文旅融合”四篇文章,以文化赋魂,为茶业发展添注新动能。

杨丰,隆合茶业创始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他在提升制茶工艺和茶叶品质的同时,不遗余力推广政和白茶和中国茶文化——在编著《政和白茶》之外,还成立全国首家以白茶为主题的茶文化体验基地“隆合茶书院”,每年吸引10多批100多人次的国际友人前来参观学习。

在武夷山瑞泉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圣辉看来,要把岩茶做好,一定要有品质,一定要有文化。有品质才有生命,有文化才有价值。2014年,“瑞泉”建立了武夷山瑞泉岩茶博物馆,总结前人制茶经验,将传统工艺的研究成果展示给世人。

武夷山茶廉文化馆、溪谷留香茶书院、北苑贡茶文化中心……26个茶主题博物馆在茶乡各处先后建成开馆,让茶时光凝固,也让茶文化更加可知可感。

挖掘弘扬茶文化,茶乡品牌叫得更响、走得更远——

目前,南平已拥有茶叶类商标4.9万个,其中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1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个、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商标7个;

武夷岩茶、武夷红茶、东峰矮脚乌龙、北苑贡茶、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6个品牌荣登2023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数量居全省首位,其中,武夷岩茶品牌价值730.13亿元,连续7年位列中国茶叶类品牌价值第2名。

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平持续做好“茶叶+”文章,让“好风景”成为“好文化”,把“好文化”做成“好产品”——

始于2006年的“浪漫武夷 风雅茶韵”茶文旅活动,相继走进福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全国各大中城市,旅游推介、文化体验、茶叶品鉴,在让都市人认识武夷茶文化的同时,也找到了他们的“诗和远方”。

以武夷山自然风光为背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从2010年开演至今,演出超过6100场,接待观众超800万人次,销售门票收入超10亿元,已成为福建文旅的标志性IP之一。

茶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迸发新活力,让南平着力打造的“大武夷文化旅游圈”赢来“流量”,增添“留量”。

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今年5月1日正式运营。

这条“流动的风景线”串联起燕子窠、青龙大瀑布、朱子林等46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游客可以走茶径、入茶园、逛茶庄,尽情品味茶乡慢生活。

今年国庆期间,总长66公里的崇阳溪漫游道启动运营。沿线溪水潺潺、绿荫环绕,茶园的翠绿与山水相映成趣,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吃有茶宴、住有茶宿、行有茶径、泡有茶汤、赏有茶戏、学有茶艺、梦有茶景”,南平把茶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过程,打造茶空间、茶庄园、茶韵茗宿、茶研习所等茶旅融合精品,开发茶宴茶膳、围炉煮(冰)茶、点茶非遗体验、喊山体验、星空营地等旅游产品。茶乡不仅“传统”,而且“时尚”。

一叶见方寸,一茶现万千。茶文旅融合,让更多人在南平看见文化中国、美丽中国。

最是茶乡春好处,无边光景入画来。

南平的茶,福建的茶,幸福的茶。品一杯福茶,赏漫山青绿,茶乡南平等你来!

QQ20241014-154328.png

来源:闽北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阅读,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茶晟网(chashengapp.com)处理!

上一篇:俄罗斯茶人寻茶到武夷

下一篇:万古福茶山水韵 | 人走茶不凉!带你看八闽茶文化!

相关推荐

关注茶晟

    茶晟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