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晟网

您好,欢迎访问茶晟的网站!

千年石茶碾,见证天台与茶的故事

2024-07-18 栏目: 茶具茶器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的源头。

想象一番,在天台的高山古刹之间、清冽山泉之侧,饮一口茶香,是何等美妙自在。

饮茶必有器。作为饮茶方式变迁的有力物证,茶器,是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展陈于天台县博物馆的“唐‘大中七年’款石碾”,正是这样的存在。

唐“大中七年”款石茶碾

碾槽

“宋代点茶”活动

唐“大中七年”款石茶碾,主体是一块呈长方体的石头,坚硬粗糙,被发现时已残缺不全,中间有凹槽,两边刻有字。右侧是清晰的4个字,“大中七年”,苍劲有力;左侧字迹模糊,隐约可见一个“砚”字。

“发现它时,我们没法断定,因为部件是有缺失的。后来,我们在一侧发现这个‘砚’字,‘砚’通‘碾’,我们猜测它是一个石碾。”天台县博物馆馆长陈缅说。

而“大中七年”,即公元853年,为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按照学界将近三百年历史的唐朝划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来说,“大中七年”处于晚唐时期。

在天台县博物馆,它被静静地放置在展柜中,一旁的名片上写着它的名字:唐“大中七年”款石茶碾。

饮茶这件事,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

唐代,国力强盛,经济富庶,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革新改进,茶叶产量大增,饮茶风气渐渐普及,茶产业迅速发展。中唐以后,“茶圣”陆羽的著作《茶经》问世,让“兴于唐”的茶文化被推崇到了新高度。

茶碾,最早也被记载于《茶经·四之器》中,“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

但天台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石茶碾,器型样式更符合宋代审安老人在中国第一部茶具图谱《茶具图赞》中的记载。

审安老人的真实姓名不详,只知他于宋咸淳五年(1269),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赐以名、字、号,还批注了“赞”,用以说明茶具的作用和特性。其中,茶碾被称作“金法曹”,“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铿,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赞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欤?”大意是说,茶碾可以接受软硬不同的碎茶,以碾槽为轨道,搭配合适的碾轮,在槽中滚动,碎茶也不会乱跑。

而“金法曹”中的“金”指茶碾的材料为金属,“法曹”是司法官吏,此处取“曹”“槽”的谐音,因为茶碾的底座有凹槽,即碾槽。

一个茶碾,由碾轮与碾槽两部分组成。可惜的是,唐“大中七年”款石茶碾在出土时,只有残缺的一件碾槽,不见碾轮。

茶碾的使用在唐代已经非常普遍。唐代的“茶叶品类主要为团饼茶,当时的饼茶以竹片或树皮穿绳,贯之如一串串的铜钱……也有少量的炒青散茶……无论是饼茶还是散茶,皆需碾末煮饮。”就是要将茶臼捣成的碎茶,放入茶碾的碾槽中,再用碾轮一点点碾细。

只是,不同于陆羽的木茶碾,也不同于审安老人的金属茶碾,唐“大中七年”款石茶碾的质地为石头,比木质更坚固耐用,较金属价更廉。

事实上,“唐宋两代是石茶器使用的黄金时期,从各地出土的文物和历史文献看,唐代和宋、元时期是石质茶器的流行期,明代以后,石茶器的使用才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可以说,石质茶碾在晚唐时的民间,使用较为普遍。

茶是物质的,亦是精神的。

以禅论道,以茶会友,禅宗与茶文化极深的渊源,在天台山演绎出“茶禅一味”的无穷奥妙。

智者大师在天台山创立佛教天台宗的同时,提倡饮茶参禅,以茶供佛。唐宋以来,修持于天台山国清寺、石梁方广寺等地的僧人们遵循了智者大师的法诲。相传为五百罗汉应真之地的方广寺,僧人每日用茶供养佛,久而久之,便有了“罗汉供茶”。

宋时前来天台求法的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在《参天台五台山记》一书中这样描述:“熙宁五年(1072)五月十九日戊戌辰时参石桥,以茶供罗汉五百十六杯,以铃杵真言供养。知事僧惊来告:茶八叶莲花纹,五百余杯有花纹。知事僧合掌礼拜。”“罗汉供茶”的大概过程是,将茶盏一个个排好,放入茶末,搅拌后注入热水静置,茶水的表面会出现八瓣莲花状的纹样,待茶末沉淀到杯底,杯盏内的茶水表面会出现各种花纹。

值得一提的是,成寻留住中国九年时间,著有《参天台山五台山记》八卷,并首次将“罗汉供茶”向日本僧俗传播,影响深远。

后来,宋林表民在《天台续集》中也补叙了这件事:台州知州葛闳闻此灵异,带着众多地方官员来天台山石梁罗汉阁,煎茶供奉罗汉,俄顷见“有茶花数百瓯,或六出、或五出,而金丝徘徊处及苏盘金富无碍。三尊尽干,皆有饮痕。”灵瑞再现,葛闳欣喜不已,写下一首《罗汉阁煎茶》:

“山泉飞出白云寒,来献灵芽秉烛看。

俄顷有花过数百,三瓯如吸玉腴干。”

而今,天台山依旧茶香缭绕。

天台云雾茶久负盛名,“外形细紧挺直,香气浓郁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数次而不减真味”,是佛国仙山最好的馈赠。

在天台县博物馆,依托天台厚重的茶文化,如“宋代点茶”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被融入到市民的日常体验活动中。

“举办过一场‘宋代点茶’活动后,我们发现大家对于点茶很感兴趣,又增设了亲子场,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体验中国茶文化和极具天台特色的点茶技艺。”陈缅说,“我们还邀请了天台山云雾茶非遗馆的老师走进博物馆,带上他新鲜采摘的茶叶和各种制作工具,教大家做茶饼,反响都很热烈。”

(参考文献:《文献、图像、考古视野下的历代茶器演变》/郭丹英、沈国琴 《唐宋石茶器》/郭丹英 《新形势下天台山如何发挥“海上丝路·茶叶之路”源头的作用》/张朝红等)

screenshot-1721283778484.png

来源:台州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阅读,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茶晟网(chashengapp.com)处理!

上一篇:武夷岩茶冲泡标准茶具

下一篇:荣县区域公共品牌——“荣州陶”文创茶器作品

相关推荐

关注茶晟

    茶晟网
返回顶部